今天是:

科学研究

学术成果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学研究 >> 学术成果 >> 正文

程志华 | 过度、限度及消解——论儒家伦理的主体性

发布日期:2025-06-16    作者:程志华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过度、限度及消解——论儒家伦理的主体性

程志华

摘要:“主体性”是一个后发的概念,但相应思想却发生于“轴心时代”。就相应思想讲,“主体性”涉及“客体性”的对立,而背后是“主体”与“客体”的对立。在中国的“轴心时代”,基于“神文”到“人文”的转向,儒家建构起自身的“主体性”理论,并展现为孟子所代表的“绝对主体性”、荀子所代表的“相对主体性”两大脉络。“绝对主体性”脉络表现为主体性的过度,而这个脉络长期主导儒家道统。在此道统之下的儒学在前现代化阶段曾为中华文明做出重大贡献,但面对现代化阶段,它亦显露出明显不足——没有现代性建构,不能为现代化提供动力。要消解儒家伦理主体性的过度,合理的路径是“客观化”,在“对列之局”上进行理论建构:重建天人关系,为主体性设立“天花板”;重建物我关系,为主体性设立“防洪堤”;重建人人关系,为主体性设立“防盗网”。唯有如此,现代性建构方可实现,现代化道路才可走好。

关键词:主体性;儒家伦理;过度;限度;客观化

作者:程志华,男,哲学博士,河北大学燕赵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,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、比较哲学。

原载:《伦理学研究》2025年第2期第48-57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