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书名:古典心性的开显——现代新儒家孟子学研究
作者: 周浩翔
出版社: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
出版时间: 2024年1月
ISBN:9787522731421
作者简介:周浩翔,河北安平人,武汉大学哲学博士,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,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,河北大学燕赵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,河北省第三批青年拔尖人才。主要从事现代新儒学、中西哲学比较等方面的研究。
内容简介:现代新儒家以重建儒学为己任,以心性之学作为儒学的根本精神之所在。而心性之学的精髓便在孟子一系。可以说,现代新儒家就是孟子思想的现代传人。他们从不同视角诠释儒家(孟子)的心性说,以为此是立人之本、安国之要,儒家内圣外王之枢要盖存此焉。他们或通过总结传统的六艺论,或通过建构哲学形上学,或通过揭示丰富的伦理生活和人文世界,来激活儒家的心性义理之学,以传统儒家的心性义理之学重建道德主体,重塑人伦生活,重构意义世界,从而对治当下的意义危机以及信仰危机,重新焕发儒学的生命力。
现代新儒家的孟子诠释大致呈现为三种诠释路径,即经学义理的路径、哲学形上学的路径、以及思想文化史的路径。在对先秦儒家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中,尤其是对儒家心性义理的诠释中,现代新儒家在方法论上既有各自的特色,也有其内在的一致性。他们都对乾嘉学派解读经典的方法策略进行了批评,亦都注重客观理解的重要性,并都突出诠释主体在诠释过程中的主动性、能动性,强调通过生命的体验,以诚、敬的姿态面对儒家经典并予以解读。他们的经典诠释方法也不时与西方诠释学的观点不谋而合。
通过梳理现代新儒家的孟子诠释,我们可以从中总结诸多有益于现代社会的义理资源,通过对这些义理加以整合、重构,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实现儒学的创造性转化。我们认为,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包括两方面,一是传统儒学对于当下社会的批判与调适,二是传统儒学的自我批判、转化与变通,同时具备多元开放的思想胸襟,充分吸收外来思想资源,从而不断充实自身。且上述两方面既要保持一种张力,也要维持一种适度的平衡。
目 录

